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
請看下面的鏈接:
前列腺癌
銀髮族的隱憂 – 攝護腺癌(懶人包)
白映俞 醫師 30,715
攝護腺,或稱前列腺,屬於男性生殖系統,其分泌物是精液的一部分。攝護腺體積不大,約核桃般的大小,位在膀胱下方,環繞著尿道。
攝護腺也會長出惡性腫瘤,但很少發生在不到五十歲的人,多數患者是超過65歲以上的銀髮族。如果你曾聽過親友罹患攝護腺癌的話,可能對攝護腺癌留下這麼一個印象:「攝護腺癌是長得很慢的癌症,好像不會怎麼嚴重。」
沒錯,多數攝護腺癌患者後來不是死於攝護腺癌,而是死在年紀大、心血管疾病、中風、肺炎等其他原因,即使攝護腺癌已經轉移到骨頭或肺臟等處,常常還是能被控制數年。不過,也有少部分的攝護腺癌類型會成長迅速,並嚴重威脅身體健康。
攝護腺癌目前發生率快速上升,是男性第五大癌症,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認識一下。
要說早期的攝護腺癌症狀,其實就是「沒有症狀」,或者一些與「攝護腺肥大」很類似的症狀,例如:
● 很頻尿,尤其晚上夜尿情況嚴重。
● 想要尿尿時,要站一陣子才能尿得出來,也無法說停就停。
● 尿尿斷斷續續,無法一口作氣。
● 大笑或咳嗽時會漏尿。
有些症狀時是攝護腺癌細胞侵犯其他組織時造成的,例如:
● 尿尿或射精時有燒灼痛感
● 血尿、或精液裡帶血
● 下肢無力、水腫
● 便祕
● 骨頭痛,尤其是下背部、髖骨處、及大腿。
罹患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:
● 愛吃紅肉及吃太油:油脂會刺激睪固酮及其他荷爾蒙的產生,而男性荷爾蒙會加速攝護腺癌的生長。
● 焊接、製造電池、橡膠和經常暴露於金屬鎘的工人
● 有攝護腺癌的家族史,爸爸或兄弟間有人得到攝護腺癌的話,那這人得攝護腺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兩倍。
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割包皮、結紮、或性生活頻繁程度與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上升有關。
至於要如何檢查出攝護腺癌呢?如果是沒有症狀的男性,可以考慮超過五十歲之後,每年請醫師做肛門指診,檢查攝護腺是否有腫大或硬塊。
另外,五十歲以上的男性也可以每年抽血檢查PSA(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,攝護腺特異性抗原)來做「篩檢」,若指數異常(PSA > 4 ng/ml ),醫師會再進一步安排攝護腺切片。
但在這裡要提醒大家,抽血發現癌症指數PSA升高時,不必然就代表得了攝護腺癌。攝護腺發炎與其他原因也可能造成PSA升高,因此醫師會進一步用影像、切片等方式確定是否有癌症。甚至,PSA正常也不代表就一定沒有癌症,有些攝護腺癌的患者其PSA還是在正常值4以下呢!(PSA攝護腺指數異常就是癌症嗎?)
隨著年齡增長,男性的攝護腺都會愈來愈肥大,即使裡面不含有癌細胞,仍會因為壓迫到尿道膀胱而造成與攝護腺癌類似的症狀。究竟只是攝護腺肥大,還是個攝護腺癌呢?有時就算運用了超音波、電腦斷層、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學工具,還是很難區分良性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,因此若肛門指診與PSA數值都顯示異常,醫師會考慮做切片檢查!切片代表著取出組織了解是否有癌細胞,若確定為攝護腺癌,還能了解癌細胞特性是屬於進展快速或生長緩慢的。
攝護腺癌的分期如下:
● 攝護腺癌第一期:癌症組織小,分化良好,侷限於攝護腺內,無法以肛門指診檢查出。通常是治療攝護腺肥大時於刮除的組織裡意外發現的。
● 攝護腺癌第二期:癌症更明顯,可以被肛門指診檢查出來,但癌症組織仍侷限於攝護腺內。
● 攝護腺癌第三期:癌症組織已經侵犯攝護腺周遭的組織,例如貯精囊
● 攝護腺癌第四期:癌症轉移到直腸、骨頭、肺部等其他器官。
攝護腺癌通常長的很慢,而且九成以上的患者在疾病早期就會被診斷。整體而言於疾病初期診斷的話,五年的存活率是百分之百,但如果是末期攝護腺癌,已有轉移到骨頭、肺臟等處,五年存活率就會大幅下降。
攝護腺癌是個可能可以考慮「我不要現在治療」的癌症!怎麼說呢?如果患者發現攝護腺癌時,還在疾病很早期,而且攝護腺癌分化好,生長緩慢,或患者是到了年紀很大才得到攝護腺癌,治療可能無法延長壽命,反而會因為治療副作用而造成生活困擾的話,就可以考慮先不要積極治療。
但不是說從此就不要理會攝護腺癌!而是經由醫師評估過切片結果、PSA數值、與患者年齡狀況後,認為可以先不用積極治療,改成觀察性追蹤或積極監控攝護腺癌發展!追蹤的過程中,患者狀況、想法、及攝護腺癌狀況都可能會改變,一旦有變化,患者還是有機會改成接受積極治療這個選項。
手術治療攝護腺癌時,通常是採取「攝護腺根除手術」,用手術移除所有的攝護腺組織,手術較適用於預期壽命超過十年,且癌症還侷限於攝護腺內的患者。開刀方式可以是傳統開腹手術、腹腔鏡、或機械手臂等。手術移除攝護腺癌之後,可能會影響兩件事情,一個是解尿,另一則是性生活的滿意度,但通常「時間是最好的處方」,兩者都會隨時間過去而改善。但患者於術後若有解尿問題或勃起困難,可以向醫師諮詢藥物與其他解決方式。
放射線治療可做為攝護腺癌的第一線治療方式,也可用於手術後的輔助性治療,甚至對轉移到骨頭的攝護腺癌而言也能減輕患者骨頭疼痛的不適;治療方式可是外部照射或近接照射,因此放射治療在攝護腺癌的治療上佔有一席之地。
荷爾蒙療法指的是切除兩側睪丸,或是服用抗男性荷爾蒙的藥物,以減少患者體內男性荷爾蒙製造,雖然此法無法完全消除攝護腺癌,但能讓攝護腺癌腫瘤變小,並放慢惡性腫瘤生長的速度。患者會感受體重上升、乳房組織變大、臉潮紅、及勃起困難等副作用。
其他用於治療攝護腺癌的方法還有化學治療、攝護腺冷凍治療、免疫療法等。
得了攝護腺癌不是世界末日,多數患者並不會死於攝護腺癌,但早期發現並瞭解如何面對還是非常重要的,與醫師好好討論,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選項,並在觀察及治療的過程中持續追蹤檢查癌症進展。
如果你自行服用某些坊間號稱可「預防」或「治療」攝護腺癌的健康食品的話,也請帶到門診告知醫師,因為有些研究已經顯示,這些健康食品無法消除癌症,但會影響抽血PSA的數值,容易讓人造成誤判。
最後補充說明如何降低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:
● 減少高脂食物
● 減少吃紅肉,尤其是加工過的紅肉產品,例如香腸、熱狗等
● 每天吃足量的蔬果
● 多喝水,促進排尿與攝護腺分泌物的排出
食品、藥物相剋圖解大公開!(幻灯片)Food, drug phase diagrams open!
請看下面的鏈接:
食品、藥物相剋圖解大公開!(幻灯片)
民眾對食品與藥物的交互作用認知仍不足,藥師們建議,選吃保健食品之前務必跟醫師、藥師討論,為此,《康健》廣蒐資料,特製「食品藥物相剋圖解」,提供大家參考>>
卵巢癌Ovarian Cancer
請看下面的鏈接:
卵巢癌
經常無聲無息的 – 卵巢癌(懶人包)
白映俞 醫師 85,633
女性有兩個卵巢,分別在子宮的兩側。卵巢可以製造雌激素與黃體激素兩種女性荷爾蒙,卵巢也負責製造卵子排出。女性進入生育年齡後,到停經之前約有400個濾泡會逐漸成熟,每四個星期有一顆濾泡從左側或右側的卵巢成熟為卵子,卵巢排出這顆卵子後卵子會通過輸卵管及子宮,這時若遇到精子,會形成受精卵。
卵巢若是出現問題,可能是功能性的問題,像是經期不規則等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發生率也有愈來愈高的趨勢。而我們今天要談的是卵巢惡性腫瘤。
卵巢腫瘤類型很多,從年紀很小的孩子到銀髮族都可能遇到,也有一大部分屬於良性的卵巢腫瘤,像是長到很大顆、造成卵巢扭轉的卵巢囊腫。但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會放在惡性卵巢腫瘤–卵巢癌。
多數卵巢癌初期的患者幾乎感受不到任何症狀。即便有症狀,患者常會把自己的症狀歸因於其餘原因,像是經前症候群,腸躁症、便祕、或僅是自己窮緊張導致膀胱怪怪的而已。
為什麼會這樣?你看了以下症狀就知道:
● 骨盆疼痛、下腹痛
● 消化不良或胃食道逆流
● 吃一點點就覺得很飽
● 經常腹脹、打嗝
● 性交疼痛
● 頻尿
● 排便習慣改變
一般我們較難將這些腸胃或泌尿道症狀與卵巢問題聯想在一起。
卵巢癌繼續進展,會有以下症狀:
● 失去胃口及噁心
● 背痛
● 體重下降
● 呼吸困難
● 疲憊不堪
● 月經週期改變
各位讀者一定能看出來,這些症狀不算少見,也可能是與其他疾病有關,因此若有以上症狀,不代表就是得了卵巢癌。但換個角度想,你也能明白卵巢癌症狀真的很容易被忽略掉,也很容易會被誤認為其他疾病,很難早期被發現。因此看到這裡要記得的是,卵巢癌患者的症狀不會改善,而是持續變差。提醒大家,若感到腹部或骨盆持續性的疼痛、腫脹、壓力感數星期,就要找醫師諮詢診治。
哪些人比較容易罹患卵巢癌呢?來看卵巢生病的危險因子:
● 家族史:近親裡有人罹患乳癌及卵巢癌的話,那女性患者罹患卵巢癌的機會也會提高。這可能與乳癌基因BRCA1與BRCA2帶原有關,研究顯示,若有乳癌基因帶原的患者,罹患乳癌及卵巢癌的機率會大為提升。至於有家族史的個人需不需要做基因篩檢,可以看這篇「乳癌基因篩檢」的解說。
● 年紀:從年輕到老都可能長出卵巢腫瘤,而卵巢癌多數患者超過50歲以上。
● 一生中排卵的次數較多:初經較早來(小於12歲),較晚停經(大於52歲),代表女性一生之中有月經週期的時期愈長,排卵次數就較多,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就變高。不曾生育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機率也會比較高;相反地,如果女性生產次數較多,排卵次數減少,(懷孕的過程不會排卵也不有月經),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就降低。
● 不孕症治療:曾接受不孕症治療的患者其卵巢癌機率上升,這可能源自於治療藥物的影響,或是不孕症本身提高了卵巢癌機率,也可能兩者皆是罹癌原因。
● 乳癌:乳癌患者罹患卵巢癌的機會比較高。
● 停經後荷爾蒙補充療法:補充荷爾蒙愈久,以及補充時的劑量愈高,都會提高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機會。
● 體重過重:體重過重與許多種癌症有關,卵巢癌也是其中一種。
那醫師怎麼診斷卵巢癌呢?如果患者的臨床症狀讓人懷疑有卵巢癌的可能,可以安排以下檢查:
● 抽血:檢查癌症指數CA125是否升高。(但除了卵巢癌以外,子宮內膜異位、月經週期、及子宮肌瘤都可能讓CA125升高,所以不是抽血結果超標就代表一定罹患卵巢癌,沒有高也不代表一定沒有卵巢癌。)
● 影像學檢查:包含超音波、電腦斷層、及核磁共振,檢驗卵巢的形態,是否有腫瘤,及腫瘤的大小、形狀、與結構。若有患者已有腹水,要考慮做腹水抽吸,檢查腹水內是否含有癌細胞。
● 有時會直接以腹腔鏡探查腹腔內狀況,並取出卵巢腫瘤組織檢驗是否有癌組織。若確診為卵巢癌,有時可直接以腹腔鏡進行手術治療。
那大家一定會很好奇,是否需要定期檢查卵巢呢?目前醫學共識建議超過30歲的女性每年定期做乳房超音波,及超過45歲以上的女性每兩年定期做乳房攝影來篩檢乳癌。也建議超過3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,篩檢是否有子宮頸病變。但就目前為止,研究顯示一般女性無法從定期檢查卵巢來獲得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、而延長壽命的好處。
不過有一群人需要定期檢查,就是確定帶有BRCA基因的患者!假使抽血已經確定帶有BRCA1或BRCA2,但尚未預防性移除卵巢的話,自三十歲上下就要每年定期抽血檢查CA125,並且做經陰道超音波,篩檢是否有卵巢腫瘤。
上皮性卵巢癌的分期如下:
★卵巢癌第一期:單側或雙側卵巢有癌細胞(五年存活率90%)
★卵巢癌第二期:卵巢癌拓展到骨盆的其餘組織(五年存活率70%)
★卵巢癌第三期:卵巢癌拓展到腹部(五年存活率39%)
★卵巢癌第四期:卵巢癌侵犯腹部以外的區域(五年存活率17%)
要治療卵巢癌,通常以手術及化學治療為主。另外還有口服或靜脈注射的標靶治療及荷爾蒙治療等輔助治療方式。
手術方式多為拿掉兩側卵巢、兩側輸卵管、子宮、與鄰近的淋巴結,手術的範圍與癌症的進展程度有關,若已經有拓展到大網膜、腹膜、或其他腹腔內器官,醫師會盡量移除腹內已被癌細胞侵襲的各種器官與組織。
假使患者尚未停經,在術後會立即進入停經,並有更年期的症狀,可以與醫師討論如何降低不適。
假設是第一期單側卵巢癌的患者,醫師可能會考慮只移除單側卵巢及輸卵管,如此一來患者有機會保留生育能力。可與醫師討論手術範圍大小其中的利弊得失。
化學治療可以在手術前或手術後進行,有些藥需從靜脈注射,有些會直接打進腹腔,直接面對癌細胞。